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与战斗力,材料学院硕士生第三党支部于10月23日,在仲英楼第二会议室成功举办了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奋进强国建设新征程”主题党日活动。本次主题党日通过破冰互动、专题学习和深入研讨相结合的方式,引导支部党员深刻把握新中国成立76周年来的光辉历程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,凝聚起团结奋斗的青春力量。
会议伊始,党支部副书记熊家樱作开场发言,阐述了本次学习会的目的与意义。为活跃气氛,会议设置了三个破冰环节。首先进行的是“快速问答接力”。“我是李选聪,来自山东,研究方向是金属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,希望未来能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!”紧接着,由李选聪指定下一位接力者。会场气氛瞬间活跃,应答声此起彼伏……通过短短几分钟的接力,同志们不仅快速熟悉了彼此的基本信息,更在“我是谁、从哪来、到哪去”的思考中,初步明确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的连接点。随后进行的“寻找共同点:我们的三个共同标签”环节,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。同志们离开座位,积极寻找身边的的同伴交流。几分钟后,分享环节惊喜不断:“我们发现我们都喜欢《平凡的世界》这本书,都被那种奋斗精神感动”“我们俩都热爱跑步,约好以后一起晨练”……这些超越党员和研究生身份的“共同标签”,迅速增进了同志们之间的亲切感,为后续深入讨论奠定了良好基础。最后,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接力赛”将破冰活动与理论学习巧妙衔接。与会党员被分为五组,围绕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”主题展开激烈角逐。“长征精神”“延安精神”“抗战精神”“‘两弹一星’精神”“载人航天精神”“脱贫攻坚精神”……各组队员争分夺秒,群策群力,展现了对党的伟大精神的深刻理解。熊家樱同志在总结中强调,这些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,并引出了本次核心学习的内容。

在核心学习与讨论环节,同志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《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》和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、历史必然》,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交流。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回响,到改革开放、香港澳门回归、加入世贸、载人航天、北京奥运、国产航母下水等成就辉煌,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建设成就的回顾,展现了国家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同志们为国家76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感到无比自豪,尤其对熊家樱同志强调的“中国式现代化是56个民族共同的事业”有了更深理解,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、团结奋斗。

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、历史必然》时,大家深刻认识到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、民族团结之本、精神力量之魂,其核心在于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。结合PPT中提到的从“六合同风,九州共贯”的历史传统到新时代“石榴籽”般的紧密团结,同志们纷纷认识到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悠久历史,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。
支部成员薛紫嫣同志结合自身参与“攀登计划”社会实践的经历分享了感悟。她动情地说:“这段经历让我在实践中锤炼了责任意识与协作能力。未来,我将把这份担当融入科研与服务工作,带动身边同学传承西迁精神,以攀登者的姿态持续成长,为学校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年力量。”她的分享生动诠释了PPT中“投身社会实践,推动交融互嵌”的行动路径,引发了大家的共鸣,同志们进行了热烈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紧密相连,内在统一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“一部中国史,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”,新时代青年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坚定政治立场,厚植家国情怀,积极创新传播方式,讲好中国故事、讲好民族团结故事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
本次专题学习会形式新颖、内容充实、讨论深入,有效提升了支部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认同。破冰环节增进了了解,凝聚了共识;核心学习环节深化了对国家民族政治方针和历史成就的认识。同志们纷纷表示,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,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、实践者和传播者,牢记空谈误国、实干兴邦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,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青年党员的担当作为,奋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。
撰稿人:薛紫嫣